“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,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”,这幅对联概括了丁宝桢一生的功绩,也是他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。丁宝桢不仅自身为官清廉,也通过家书将自己的修身处世、为官做人之道传之后人,12封亲笔书信涵盖修身、治家、爱民、报国等各方面内容。 详细
报国爱民 清廉传家
两治黄河水患
"廉洁奉公身高洁",家规诗涵养出数代贤俊
百余年间,在家规祖训的训导下,丁氏家族人才辈出。丁公俊之子丁必荣,37岁入仕,先后任四川酉阳州州判和昭化县知县,廉洁敬业。丁必荣之子丁世棻,27岁成为优贡,在贵州镇远府训导职位上,十年如一日,克勤克俭,兢兢业业。
抚山东勇于任事治黄河,督四川一身正气除盐弊
在山东菏泽,距障东堤三四十里处,三年前村民苏江起从七米深的地下挖出了一块“民不能忘”的石碑,这块石碑就是当地百姓为感念丁宝桢治理黄河而刻立的。
拒陋规正己肃贪风,寄家信劝儿为良吏
这些家信对我们后人影响挺大,比如说,“事事悉存忠厚之心,不敢侮人,不敢慢人,遇有善事量力乐做,不可妄取民间一钱,如供余之内,稍有赢余,即以之救济穷苦贫民。”
织金山水灵秀天成,历史文化厚重悠远,民族风情浓郁独特,有着“溶洞王国、宝桢故里、竹荪之乡、百泉古镇”等美誉。坐落于织金县城贯城河边的凤西书院,始建于清朝初年,是县内最早的办学场所之一,培育了许多织金名士豪杰,丁宝桢曾在此讲学。
勤勉为官 尔既作知府,持心须公正,操守须廉洁,作事要勤速,问案更细心。
爱民养民 至作官,只是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,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。盖民为国本,培养民气即是培养国脉。缘民心乐,民气和,则不作乱,而国家予以平康,此即所以报国也。
清廉自守 银钱一事尤须清白,局中点滴均须归公。每月必将一切收数、支数各项,详细开摺,呈送查阅,以昭清晰。不可一毫苟且,至嘱!至嘱!
修德尚俭 不生一毫满假心,不生一毫夸大心,不生一毫嫉妒心,不生一毫怨尤心。遇有可行好事,则随时随处,尽我力而为之。遇有人难,如己之难;遇有人急,如己之急。
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 谭德兴
把爱民养民作为仕途第一要务
他一生清正廉洁,其为官之道凝聚着儒家“保民”“养民”“教民”的光辉思想。李鸿章称他“两袖清风,一无所有”。时人赞其“清风亮节,冠绝一时”。